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五章 要变天了(2 / 2)


试问,谁敢先开这个口子?!

朱由崧看了一会儿之后,发现没人愿意起来当枪使,只能先开口:“听说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倘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但若不是,也不能任其冒用太子名讳,理当治罪!今朕着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审视,以正视听!”

皇帝发话了,臣子还不赶快借坡下驴。于是,原本沉寂的班列里一阵“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喊。

太平门,兴善寺。

少年似乎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大的排场,有些呆掉了。

这寺庙不算小,但却进来了很多的大神: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前太子讲官、大学士王铎、东宫讲官的刘正宗和李景廉、旧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

王铎和刘正宗他们二人早就商议过这个问题,此时一见“太子”,都有十分确信一点:看面相,分明就是假的!

尤其是王铎,曾经担任东宫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样,他尚记的先帝东宫大目方颡,高声宽颐,厚背首昂,行步庄,立度肃。而今这位少年虽有传言说也是行事高贵,但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

王铎也不想闹大事情,他想着说也可能是战乱所致,太子容貌有些变化。于是便将这个不知所措的少年拉到一旁细问。

“你认识我吗?”王铎问。

“不认识!”少年回答的干净利落。他心里也想,这不是废话吗?我要是认识你早就打招呼了。

王铎此时更加认定这人是假的,因为一个老师在三年中,两人距离不过三尺有余,勤恳教育你,你却在短短几个月就不认识了!怎么可能!

但为了保险起见,王铎又问了一件事:“您在哪里听讲书?”

“文华殿!”这下子王铎听到了明确的回答。

可惜少年说的不对,因为王铎知道他给太子讲书的地方是端敬殿。

“你还记得书案上有什么东西吗?”王铎继续问。这是一个极为细致的问题。

“不知道!”!少年明显懵了。

“算了,他是假的无疑!”王铎也不打算细问一下去。立刻便告诉来的大批臣工:“此人明明是假,此事确确可憾……”

随即又大喝一声“来人!”,命随同的锦衣卫左右缚之。

要说这少年定是没见到这种场合,登时便哭了,跪在地上大声哀嚎:“小人原是赝质,不过为人所玩弄,徒以此恐喝于诸侯耳。小人王其姓,之明其名,高阳人,父纯,母徐氏,有引小人者阴以诳诱焉!”

事已至此,他也顾不上什么身份地位之类的东西,只求能保住性命。

前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旧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趁机辨认了一下之后,也都同意这是个赝品。

诸人合计一下,疑惑到此基本解除了。至于谁是这王之明的幕后指使,鸿胪寺卿的仆人肯定脱不了干系,到时还要慢慢审查。

计议完毕,王铎就写了封奏疏给朱由崧,明言:此假人假事,犁丘之鬼也,太子岂其然乎?!

朱由崧看到这句话,立刻就高兴了:那三个奴才没白杀!

王铎会同群臣审视后的奏疏是相当可信的。南京初立之时许多官员都是曾经在京师朝廷上任职过的,见过太子朱慈烺的有很多。如今大员们都知道北来“太子”纯属假冒,也没有人提出过异议,此事当可以告一段落了。

……

虽说这朱由崧算盘打的不错,可是耐不住造化弄人。

自从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不入流或者和中枢机构搭不上边的,得知消息之后,纷纷赶赴兴善寺,把这个假的太子当成真的,踊跃趋谒。

于是到了后来,朱由崧只得将太子交付锦衣卫冯可宗处看管。

而自他判定太子为假之后,朝廷越说是假,远近百姓及外镇势力越疑其真。一听说太子遭禁,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南京士民皆哗然不平,连江防督抚袁继咸以及左良玉、刘良佐等大臣俱都上疏抗争。大家一副要朝廷给个明确交代的势头,可假的就是假的,朱由崧不可能冒着让自己的皇位有所动摇承认这假的是真的。

只是,他没想到,这区区的“太子案”,竟会让这大明变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