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正文 第八百二十三章 定策(1 / 2)

《》正文 第八百二十三章 定策

船队在岔口分开。

东行的船上,最大的船舱之内,摊着张地图。

因着前次之故,梁康对淮水一地的地形还算熟悉。

但也仅限与靠近北地这边,越过泗州的地形,他便不知晓了。

两人绕着地图反复研究。

淮南一地的水道四通八达,徐家军一入水中,更是如鱼一般的灵活。

跟他们相比,梁家军就是块石头,掉进水里,连点响动都听不见,就沉底了。

因此,在地形上,与他们极为不利。

至于人和。

他们才刚围剿了徐大所领大军。

几万大军,全部埋骨他乡。

此举固然可以震慑,但也可以为对方所用,进而鼓舞斗志。

实在不可作为参考依据。

再有便是天时。

东南一带的秋冬照比北地,还是要暖和些的。

只是,这里阴雨不断,湿冷得让人浑身难受得紧。

这里人经年累月如此,早已习惯。

梁家军里却又很多人都得了湿藓。

如此算来,兵法所云的必需条件,他们基本不占什么。

良久,汪四道“淮南乃是徐家多年经营之地,盘踞此地的世家皆为其附庸。”

“便是经了早前的重创,可要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徐家的根基并不算损失太多。”

“我们远征来此,手里兵力不足,粮草和辎重不足,若与其硬碰,必败。”

梁康点头。

这点他不是不知。

只是在他把徐大枭首之时,就已把徐家彻底激怒。

此时,便是不能打也得打,不能碰,也得碰。

好在早前阿娘为了以防万一,还在南地留下崔八郎那一只兵马。

有他在,加上周世叔,两面夹击,倒也勉强能够应付。

他指了下方,“我打算去那儿试试。”

汪四凑过去,盯着他手指所点。

“越州”

梁康点头,“小时候常翁翁不是说过,阿娘早年特别艰难,为了养活江陵城的百姓,她曾经东行来此,还带了好几船瓷器回去”

汪四点头。

城主时常出门,为免梁康对自家阿娘没有印象,老常经常会跟他们说城主经历过的事。

“据说吴家在此地经营极好,半数百姓皆受过其恩惠。”

梁康微笑。

汪四思忖片刻,道“若是那样,得把侯小郎叫来。”

“早前我送了信过去,”梁康道“不过那时我只是想着或许能经过他父母的坟冢。”

汪四浅浅扯了嘴角,知晓梁康是在给自己解释。

他倒是不在意这个。

“听说侯都尉给小郎留了点东西。”

梁康唔了声,道“是些人。”

“不过小郎无意接手,都给了我。”

汪四看他。

梁康咧嘴一笑,摇头。

“我瞧着,他对书画的兴趣可比管人更大。”

汪四松了口气。

吴家在江南经营多年,便是最后覆没,为了唯一的根苗,也不可能不留后手。

但现在,侯小郎把后手交出来。

这就代表,对他们再没有保留。

想到此,汪四怔了怔。

就在适才那一瞬,他忘了他的姓氏,他的身份,只想着梁家和梁康。

梁康捏着下巴,琢磨心里的计划。

汪四望着他,心里忍不住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