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节(1 / 2)





  不敢回答,说明答案不容乐观,太后整肃衣冠,同恭亲王交换了眼神,抬高了声调,“今日六爷也在场,皇上的病请诸位如实告知,不能再拿“皇上万安”这样的话来糊弄哀家了,放心大胆的说实话,哀家受得住,若有大不敬之处,哀家赦你们无罪。”

  这就是当今太后的风范,明理果敢,是后宫之中难得一见有智慧的女人,天子重病,朝堂内外提及时措辞极其隐晦含蓄,可谁都心知肚明,皇帝的病体已经再无可能在金銮殿上出现了,太后携领恭亲王率直发问,看来是要提前布局,开始要为天子崩逝后的局势做打算。

  既然如此,他们身为太医院的院士也是时候道出真相,为拱卫下一任君主,当先垫脚铺路。这样忖量着,张敬海一众太医又跪下了双膝,这次并没有起身。

  “回太后,”他甩袖,代众同僚回答道,“皇上圣恙已久,肺萎根治无效,本源已亏,左手脉象恍惚仅有脉,右似硬骨树中央。且皇帝昏沉不能食,枵腹不思食,胃脉中断,眼下仅仅是靠汤药延续神脉。”

  这次的诊断结果是说了令人绝望的真话,太后阖眼,眼泪沿着眼角的皱纹落下,“老话说,忽而昏沉不能食,大数已到见阎王,胃脉中断者必亡。依你们看,皇帝能熬过这个春天么?”

  张敬海叩头,“回太后娘娘,倘若万岁爷无转醒之意,大概也就是娘娘所言,龙体至多还有三至五月便归阴。”

  太后泪水纵横,“哀家以为皇帝的病还能拖个一年半载的,没想到只剩下这么些时日了。”

  恭亲王起身,从钱川手里接下手巾亲自伺候她擦泪,太后抬起头面对的是另一双通红的眼睛,她饮泪,强自忍了内心的悲痛,给太医们叫了起道,“方才哀家听你们开的药方里有两味参,今儿辽东王府家的格格入宫,带了他们吉林的人参过来,等内奏事处交接完毕,哀家吩咐他们处把这批土贡送到太医院,你们照着方子,补给皇帝用。”

  等张敬海他们齐声应是,太后下了令屏蔽他们退下,这边拍拍恭亲王的手背让他隔着茶桌在她的身侧坐下来,御前太监李孟约佝偻着身子,靴头被坠落的一把老泪浸湿。

  太后眼里还留有泪意,却是一笑,“小李子。”

  李孟约应声嗻,“老祖宗又叫我小李子了。”

  钱川换掉了凉茶,又端了一杯热的呈进,太后接过来用茶盖子,慢慢的刮,“从小李子到老李子,几十年风风雨雨,你都陪皇帝走过来了,你跟皇帝同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伺候,可别忘了皇帝是哀家身上掉下来的肉,哀家瞧着他一路长大成人,治国理政的,你伤心,哀家白发人送黑发人,比你更伤心,只是眼下不是伤心的时候,皇帝累了,要休息,便由着他去吧,咱们活着的人,到时候好好送他一程也就是了。”

  李孟约应是,“老祖宗放心,奴才都明白。”

  杯口的热气不那么浓郁了,太后抿了口温茶,又看向了恭亲王,“承周,你也是时候该往前看了。你阿玛他病倒后第一件考虑的事情就是从养心殿搬到太极殿来居住,你可明白皇帝的一番良苦用心?”

  见他面色发怔,太后道:“这件事哀家之前未同你说过,不想让你背负太多的压力,总觉得没到时候,还没到时候……今儿铁了心的要同他们太医院刨根问底,不为别的,哀家是在为你争取……”

  恭亲王听着站起身,垂首道:“皇祖母,孙儿……”

  太后打断他的话,“你容哀家把话说完,这就是你阿玛的意思,他搬来太极殿的第一日就同哀家说,“天子病重无法料理国事之时,便是恭亲王即位之日。”当时皇帝说这话的时候,老李子也在场,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事实,国不可一日无君,哀家觉得眼下是时候让你接领皇位了。”

  李孟约跟道,“回六爷,万岁爷确有此言。”

  面对太后的劝说,恭亲王撩起下摆跪下了膝头,“回皇祖母,孙儿惶恐,皇阿玛病重,代父秉政是孙儿本职本责。虽蒙垂谕,孙儿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伦理家法继承皇位。恕孙儿抗命违旨!”

  太后道:“承周,朝中的亲贵大臣有哪个是不服你的?你不必担心授人口柄。”

  “回皇祖母,”恭亲王叩首道,“孙儿从来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孙儿行事只为做到问心无愧,阿玛在位一天,孙儿永远都是大邧的臣子,天子犹未宾天,冒昧继统,岂非违逆孝道,断乎不可,还请皇祖母圣裁。”

  见他如此,太后眼睛里又起了雾气腾腾,亲手扶他起身,“你素来是最有孝心的,哀家也料到了你会拒绝,好孩子快起来,咱们祖孙二人坐下来好好说话,你不答应便罢,哀家怎会难为你。不过初三文武百官休沐结束,朝局政务没个人出面带领牵头怎么成?哀家日日祷祝上苍,若老天愿意把哀家的寿数借给皇帝,就是让哀家一命换一命也值了,眼下看上苍哪里肯默佑哀家的心愿?”

  “承周,”太后口吻谆谆,“横竖都是早晚的事情,暂搬进宫里来住吧?众臣工,天下民心,得有个指向,既然要替你阿玛挑担子,这时候就得像模像样的部署起来了。坐阵养心殿,皇帝还是皇帝,这跟你稳固朝纲并不冲突。”

  太后的良苦用心,他岂会不知,这是要在皇权交替,朝局混沌之时,进一步稳固他脚下的基石,不留任何皇权旁落的隐患。他要做的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继承皇帝的遗志,把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

  孝心纯然,他做不到在父亲病重之时全盘撷取他手中的权利,然而责任驱使,他有义务也有能力保护皇权,合理利用之,以此来掌控全局。他想得很明白,若将来有一日他要接替父亲接管这座王朝,也要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继承。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暂时去世不了,我先把这个人栓进宫里!

  第26章 鸽子

  经过一番忖量, 恭亲王垂首肃拜道, “孙儿遵命。”

  太后很欣慰, 红着眼连声道了几个好字,“这才是有担当的男子汉。”探了探手招他坐下, “既然要接管朝政, 哀家问你, 在国事上你可有自己的思路?”

  恭亲王几乎未过多考虑便道:“回皇祖母, 南面广东平南王府, 云南平西王府,福建靖南王府, 还有辽东王府归降后,国土境内再无藩地,眼下虽金瓯无缺, 但是内蒙,外蒙, 新疆,藏区这些地方都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当下除了内稳朝纲之外, 还要注重多与这些部落的民族往来,加强同他们之间的联系, 以保疆土的完整统一。”

  “说的好。”太后赞赏道,“你可算的清这些地方有多少部落多少旗?”

  恭亲王一边思索,一边道:“内蒙有六盟,共二十四部, 四十九旗。外蒙乌里雅苏台七个盟,一百零四旗。青海蒙古五个部,二十九旗。新疆五盟,十三旗。西藏还有达木蒙古一旗。”

  太后笑道,“你可知最快同这些盟拉拢,除了茶马交易,兵马交易之外,最快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见他神情若有所思,太后笑意更深,“哀家不妨跟你提个醒儿,你也知道祖母出身于内蒙正黄旗察哈尔,你额娘出身于内蒙卓索图盟喀喇沁左翼旗,这宫里的后妃一多半都是内蒙出身,你当是为何?”

  恭亲王有所悟,“祖母的意思是“联姻”?”

  “不错,”太后品着茶道,“钱财器物上的交往只是一时,婚姻却能使得双方的关系维持的更长久,可别看轻女人们在政权维系上发挥的作用。结了亲家,口头上关系就近了一层,再诞下血脉,两家就成了实打实的亲戚,起了纷争,优先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心平气和的谈判,而不是起火上头动刀动枪的打架了。你说,哀家说的有没有道理?”

  恭亲王听着垂下了眼,抿到口中的茶失了味道,太后从他脸上挪开视线,望向窗外微叹了口气道:“承周,你应该听得懂哀家的意思,那前儿你十多岁的时候就说要给你娶福晋,你一推再推,一直拖到了今天,房里连个丫头也不收,哀家知道你爱干净,谁不想图个专一的感情?可是你跟别人不一样,你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人,最要紧的是考虑子嗣,考虑子嗣的出身,子嗣上务必不能欠缺,子嗣稀薄,于宗庙社稷不稳,是对列祖列宗们的大不敬。”

  “哀家今儿当着皇帝的面,再次同你提起这件事情,二月二过了生辰,你就年满二十二了,你瞧瞧宗室里哪个男人到了你这个年纪还未娶亲的?不能再往后拖延了,哀家是想削藩的战事刚结束,各处都需要银两支出,让户部组织选秀,照例要给各家的秀女支付车费,初选,复选时,还要发给各秀女家眷在京的饭食开销,到时候上百万两的花销对于国库来说是一项大的损耗,采选秀女这件事暂且可以先放一放。”

  “不过可先让户部从在京的功勋世家里甄选几位姑娘,不妨也让蒙古,新疆,藏区,青海几个部落各自推选出适宜婚嫁,才学德行好的姑娘们入宫,从她们中选出福晋,两位侧福晋,把你的婚事订下来之后,剩下的留作给宗室里的亲王贝勒们婚配,或是将来充做后宫均可。”

  太后有杰出的政见,目下国库资金紧缺,选秀这等事不做优先考虑,太后本就是蒙古出身,亲近蒙古无可厚非。一些蒙古部落在百年前国初建朝时,是追随大邧祖辈打江山的拥趸。

  同蒙古各部落联姻是大邧皇室与之维系感情的政策和优遇,祖祖辈辈延续下来,临到他身上也不能例外,恭亲王默默聆听太后的教诲,心中有片刻的困顿,困顿于皇帝这个身份。

  本该是万万人之上,九州四境在手的霸权者,任何事物都胜券在握,唯独不能选择自己的感情归属,他的感情要分斤掰两,均摊给依附于皇权羽翼下的民族部落,世家大族。

  这就是身为皇帝的代价,既然要照顾到所有人,他自己感情的自由和私欲便要做出让步。不过对他来说,并不是千辛万苦的难事,欲要谱写皇图霸业之人,不可在儿女情长上有过多留恋,情字不属于他,那便拆开笔画用作皇权交易,拉拢人心。

  “全凭皇祖母做主吧。”之前他一直在感情上坚守,坚守唯一没有唯二的底线,并不知道是为了谁为了什么,现在身份的转变不允许他再信奉过去那套原则,他的人生要奉献给皇权,他个人的感情也要出卖给皇权。

  他没有觉得不公,只是略觉有些遗憾。

  听他松口,太后十分高兴,“哀家知道你是明白大道理的人,一定能想明白的,等迎春后,就让户部去接洽,着手安排这件事吧。”

  有关恭亲王婚配的大事谈定后,太后又提起了方才在乐寿堂里发生的事情,“你是最孝敬不过的,可就是对皇贵妃太过苛刻了些,她虽然不是你的亲额娘,你却是登在皇贵妃册下的,名义上你们就是亲母子,你要尊敬她孝敬她,你亲额娘去世后,皇帝为何要让你认博尔济吉特氏做额娘?一个储君,没有母家做靠山也是不行的,勿要白白辜负了你阿玛的用心。”

  恭亲王的亲额娘懿安贵妃,也就是生前的安贵妃,去世时他刚满七岁,因为生母索绰罗氏出身喀喇沁右翼蒙古,跟博尔济吉特氏同属于卓索图盟,所以皇帝选择让她代生母接替抚养他的职责,然而不是亲生的,哪里有血脉亲情可言?

  他无法忘记姓名更册后,初次前往景仁宫拜见博尔济吉特氏的场景,膝盖重重落在地上,恭敬叫一声母亲,也唤不起她那双眼皮,敷衍了事的见了一面就把他打发回了阿哥所,偶尔为了装样子才把他见到跟前潦草垂询几句,大概回头面对皇帝,也算有关心他这个儿子的证据可依。